2019年3月2日是我前交叉韧带术后的第53天,写个小结回顾下从受伤到当前的恢复,希望大家可以参考一下我的经验,取之精华取之糟粕。
受伤发生在2018年12月16日下午的羽毛球活动中,起跳接打一个左后场球,落地的时候左膝发生弯折,并伴有“啪”的一声,由此带来的痛感让我在地上躺了一会儿,但大约2-3分钟后痛感消失,随后我还试着屈伸了膝盖,只感觉膝盖轻飘飘的。
首次碰到该状况的我显得十足的迷茫,后来,在球友的提醒及帮助下,去医院挂了骨科急诊,X射线检查排除了骨折,然后预约大约4天后进行核磁共振检查。
拿到核磁的结果才意识到自己将要面对的状况,非常地忧心难过,但也只能开始找寻解决方式,先咨询自己身边的叉友,预约上海在前叉手术排名靠前医院的医生诊疗,然后就是在网上各种浏览前叉损伤相关的资料,也是在这个过程中,发现了“前叉之家”这个平台。
前叉手术的动画演示,前叉术后的一些康复知识分享以及叉友分享的康复经历等等内容,对我起到了非常重要的宽解作用。2019年1月8日,在受伤的23天后,我进行了前叉重建手术,与之前在“前叉之家”了解到的手术略有不同,我选择的这家医院此类手术都是在全麻状态下进行的,手术过程中不会插尿管,术后等待麻醉消退(要求平躺6小时)过程中尿意袭来,但平躺在床上无法解决小便的痛苦貌似只有经历过才知道,最终在平躺了4小时后,我坚持稍微抬起身才解决了小便问题,当时的畅快也是难以言表。
术后第二天,主刀医生带着康复医生查房,在他们的鼓励下,开始做直抬腿的动作及拄拐下床活动。术后第三天出院,根据出院后的医嘱,需每2天伤口换药,术后2周拆线,术后2、4周及3个月,主刀医生复诊,术后2、4及8周,康复科随访。
当前的经验看,术后康复科的随访对于自己锻炼的叉友而言非常重要,康复科医生可以根据叉友当前的肌力恢复状况,提供每个阶段可以训练的动作,同时,对于在前期恢复中碰到的问题给予解答及纠正。
自己当前恢复的几个阶段:
伤口的恢复期,需要及时换药直到拆线后,可以采用的恢复动作主要是踝泵以及直抬腿,在这个阶段,主刀及康复科医生在伸直方面的锻炼略有分歧,主刀建议不做练习静趟在床上时,在术腿大腿以下垫好枕头即可,无需刻意练习伸直,而康复科医生则建议每天做2次足跟处垫高的伸直练习。我这边折中了两者的意见,垫好枕头的情况下,也会增加一次足跟垫高的伸直练习。弯曲方面,在2周建议达到90度,我基本一天一练。
逐步恢复肌力锻炼及术腿的负重练习,直抬腿练习变为上下内外4个方向,并逐步根据恢复情况增加在小腿处的负重,以增加抬腿的阻力,尝试叉开站立中将重心往术腿转移。同时,这个阶段还应该勤推髌骨,对于增加膝关节弯曲的灵活度会起到很好的作用。弯曲方面,这个阶段应该达到120度左右。
这个阶段基本可以尝试在安全环境下的脱拐行走,练习的重点仍包括肌力及负重,但动作方面,增加了静蹲、提踵及弹力带4个方向的训练;同时,增加了平衡感的练习,可利用平衡球;核心力量练习,诸如,平板支撑及仰卧起坐等;开始上下台阶的练习,术腿在前。我当前正是处于这个阶段,也是逐步在摸索感受术腿能够承受的范围及能够达成的动作。
我还有一个特殊的情况在于,受伤以及手术发生在我换工作期间,在确诊及等待手术期间我完成了前公司的交接工作,争取了一周的时间病休手术,然后推迟一周入职时间,在术后13天到新公司报到,利用上班前、午饭及下班时间自己进行恢复锻炼。在此期间,心态基本算是积极,但偶尔也会因为膝盖处一时间的不适不淡定,会因为术后生活的单调觉得内心压抑,但术腿每次达成的一个新动作总是能给予自己信心,坚持进一步的锻炼。
- 关于受伤,我觉得自己的这次受伤发生原因在于没有充分感受身体状态,过于自信,并且在前一周的运动中运动时间过长、量过大,没有充分休息。
- 关于手术,要利用身边亲朋、网络资源,对损伤及治疗方式做好充分的了解,以选择相对好的治疗方式及诊疗机构,并消除自己内心的恐惧。
- 关于术后恢复,按照医生建议做好每个阶段的锻炼动作,按时复诊随访,请医生解答疑问,并获知下一阶段的练习重点。术后前期应多关心伸直问题,角度在达到120度左右后,锻炼的重点宜放于肌力提升。
- 关于工具准备,术前可以先备好冰袋、拐杖、支具、沙袋、平衡垫、弹力带、普拉提环等用品,但何时使用,还是应该要遵医嘱及聆听身体感受。
- 关于防护,在当前的恢复周期内,我会选择谨慎,外出时一定带好支具及拐杖,只有在家或是办公室环境,才会脱掉支具仅用拐杖。